很多教练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觉得我搞笑,打网球哪有不想“动力定型”的,可是我想问诸位你“动力定型”了吗?如果是,那么你花了多少时间去“动力定型”?如果你被这么一问是一阵恍惚的话,你就和我一样,我从来没觉得我“动力定型”了。别说我网球打得少好不好,我打了20年了。
想起这个话题,还是要感谢李慕白老师,不,是感谢他转贴的李中莹老师的的那篇《灵活》,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我打网球打得好不是因为我“动力定型”了,是因为我够灵活。
再拿人见人恨的“牛皮糖”球手来说事,人家说到底就是灵活。业余的“牛皮糖”球手他的球都能回到球场内,让跟着教练“动力定型”的科班“正经”球手打到手软输球,回头还要觉得自己打得好,还要继续“动力定型”,可是据我的经验,你真是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动力定型”,除非你是在个位数的年龄开始接受专业训练至少持续十年吧,所以你不如考虑下灵活性。
当年读吉尔博特的《丑陋的赢》,吉老拿他跟德培的比赛举例说战术,他说他和德培有次比赛第一盘打底线死得很惨,第二盘没办法就只能上网,他说他知道当他站到网前,小张可以用11种方法打穿越,但是结果是他能撑到抢七。当时我非常惊讶于小张的灵活性。按李中莹李老师的话就是: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
说回教球,越是想让学员动作从一开始就做到所谓“正规”的教练,越是南辕北辙,学员在发现永远也不可能“定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放弃,因为他会觉得自己不是打网球的料,可惜的是他根本不知道哪是教练的错。
曾经有个学员对网球很痴迷,找过一个“体育学院派”一个“专业队派”的教练各学了半年,结果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打网球了,找到我,我让她把她学到的全部忘记。她后来跟我说:现在我去打比赛,人家说我有打网球的味了,以前好象就是在做动作。其实我就是教她网球可以有好多种打法,你不是非得这样站或者这样挥,她灵活了,她的网球生命也活了。按李老师的话分析应该是她灵活了,她更有自信了。李老师说: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某些教练也应该适用。
李老师还说:灵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亦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
读到这我茅塞顿开,我说我怎么现在打网球还是这么开心的,因为我从来没为“动力”没“定型”烦恼过,当然会是快乐的了。
点题了啊!你真得需要“动力定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