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下这方面的文章,看完了有30年教练经历的哥雷格·摩根的《现代网球不是每个人都打得了的》一文后很有启发,结合我的教球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摩根的文中所提到的现代网球就是现在职业选手打的网球,特点是子弹般的正手和炮弹般的发球。就拿正手来说,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正手大多是以半西方或西方式握拍、开放式站位、臀部后翘、上体向后旋转为特征,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快拍头速度,但是只有那些有着非常好的技术和运动能力的职业选手才能稳定做到并持续地击出强球。
而让我们这些业余球手看得眼搀的这些技术,却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摩根认为现代网球对于一般的爱好者来说太难掌握了;其次,它所带来的伤痛远远大于所带来的快乐;最后,他认为现代网球在业余网球界的盛行最终会降低业余网球的水平。
我非常非常赞同他的观点。首先打好现代网球需要更多的练习,不然你是不可能稳定地摩擦到球并且控制到球的,大家去网球场看下打半西方握拍有几个是能稳定地控制到球的,他们的常态是打一个非常漂亮的快球,然后是几个不是远了就是近了的球,根本没有控制可言。我想几乎中国的90%的教练在教半西方式可是为什么在网球场上见不到几个业余的打得好的?真正在业余圈里打半西方打得好的那些,已经跟职业的差不多了,几乎都是天天泡在球场上的。
第二点是伤痛?!听到太多了!几乎每周的运动时间都很难保障的业余球手,放松肌肉又突然地紧绷它们来加快速度(能有这样的技术已经很好了)做几十次还可以,几百次的话他们的肌肉一定会有意见。连天天运动健身的职业选手都不能幸免的伤痛对于根本不了解自己身体状态的业余球手来说更是普遍。而因为做出完美的技术后打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你必须是在一年内数万次击球后才能慢慢开始享受到快速击球的快乐,可是数万次的失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得过来的。而你如果是一周都打不到一次网球的话,那学会现代网球的技术几乎是完全没有可能。
最终降低业余网球的水平是他们美国人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业余水平确实很高。让我们想象一下当网球场上充斥着只想一两拍就以致命正手得分的球手时,业余网球赛就象一场闹剧。发球回球拣球就是最常态,球手最大的运动就是换边时可以小跑一下了。摩根在文中假设了打现代网球的业余球手和讲究技术全面的、有耐心的前辈比赛的场景,毫无疑问的是:只知道卤莽地进攻的现代糙哥一定是在能攻能守的前辈面前因为失误过多败下阵来。
总结一下不难发现现代网球或者说是职业网球的技术,并不能给我们业余球手带来新的快乐体验,相反,会让我们远离这项很难学会,伤痛多于快乐,没有来回和根本运动不了的运动。更糟的是:你能想象这样的一项运动会伴你一生吗?
那么我们业余球手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网球呢?答案很简单:我们需要的是能让我们体会到网球来回的快乐、容易掌握、并且最好是可以陪伴一生的运动。难道这不是我们开始网球的初衷吗?那么让我们误入歧途的是我们难以满足的欲望还是过于热心或者是只听说过半西方的教练呢?这个问题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摩根的解决方法和我的教学实践所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东方式握拍和讲究对球的控制应该是业余球手追求的终极目标。我并不反对半西方,如果有个学员觉得半西方很舒服,我一定会教他怎么打。但一般来学球的学员我会推荐他更容易控制到拍面和更灵活的东方式握拍。事实证明他们不但容易理解拍面的角度,也更容易体会到控球的感觉。更妙的是:一旦他们因为某种原因暂时不打网球,后来重新学球的时候又能很快找回感觉。而这一点用半西方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打半西方式时手腕的弯曲角度是需要反复的连续的练习才能稳定,同时他们必须保持好和球的距离,另外还必须掌握到最佳的击球时机,这一切都不是一下子能配合好的。
控球意味着有来回球,来回球多你运动得才多。而如果你在任何的位置都能控制住球就意味着你的技术更全面,如果你能用全面的技术来掌控场上的局面,让对手疲于奔命而丢分,难道不是更有成就感吗?你是用智力而非暴力,你一定会更受尊敬。而全面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需要花你可以用来打网球的时间去学习掌握,而掌握得越多越好你就越有乐趣。你用一生去努力学习网球,而网球让你的一生充满了追求和乐趣,这种人生和网球的双赢不是很让人期待吗?
摩根说业余球手应该打和现代网球相对的传统网球,20年前的高手们都是这么打球的。我的想法是,如果现代网球崇尚暴力,不如就叫暴力网球;而我们业余球手打得网球是全面的、更是优雅的,不如叫优雅网球。职业球手为了胜利不惜抛弃的网球的高雅,让我们这些网球的大众用优雅来继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