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过的《慢的意义》一文中的慢,很多初中级水平的朋友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是比较难体会到的,因为他们更多见到的是牛皮糖式的慢,为了避免带来混淆,特再写此文。
我经常会对我的学员说:“你的动作如果能打慢也能打快才是一个好的动作。”注意了我说的是“打”,不是“挡”。在我其他的文章里说过挡的问题,而牛皮糖式的慢就是挡得慢,再说具体点是全身或身体的某些部位紧张得象墙一样地把球挡慢。而我说的打得慢,是以一个完整的挥拍的动作,打出的一个慢球。也就是在肌肉几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用最合适的挥拍打出你想要的距离的速度又是最慢的球。
在给我的中高级学员上课的时候,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我们都会从打小场开始,也就是在发球区里打来回开始。这样既是个热身也是个放松肌肉找感觉的过程,职业选手也都是这么开始有球训练的。随着回合的增加渐渐增加距离直到底线,以最慢的速度一定是个打的动作,因为挡是要借力的。到了底线以后再逐渐加快速度,就象开汽车时从低到高逐渐地换挡,让他们体会打慢的感觉再到自己打快的感觉,最后才到接近实战的不规则的挡和打结合的快。
说到这里,想顺便说一下最常见的初级教练喂球时见到的现象。先抛开教得对不对不说,通常我们会见到好多年轻的教练教人家一种打法,在对打的时候自己却在用另一种打法。举个例子,我们经常看到教练教学员大引拍关闭式的发力打法,而在对打的时候教练却在用开放式小引拍挡人家的球减力来维持回合。或者是教人家用半西方打,自己却用大陆式挡。
如果被问到原因,他们会回答说:“我打得是半西方式,球很跳,他接不到。”对,你的学员是接不到。但,问题还在于:你打不慢。或者你不能用半西方把球打得既不跳又慢。按照我的标准,他的动作还不是个好的动作。
从无意识地凭本能把球挡慢,到有意识地用一个自然流畅的挥拍把球慢慢地打过去,同样是慢,此慢是本能得反应而彼慢是主动地控制,此慢和彼慢属于两个境界,个中的不同大家明白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