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网球20多年,回头一想,自从接触网球以来,学球学教练都是看美国网球书,教学片,参加美国的职业教练组织;年少时崇拜的是桑神;说话经常提及的是吉尔博特;一讲网校先想到的是尼克;加上打了十年还在争大满贯冠亚军的大小威;对了,还有那些看多了都不清楚我们是不是在中国的网球杂志,我想不光是我自己,所有的中国网球人,如果我们没有了美国网球的各种形式的存在,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网球世界简直就是什么都没有!难道不是吗?!
在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雄霸世界网坛的美国四大天王退位以后,在被认为是最佳接班人的小罗现在已经注定难当重任的情况下,美国网球界发出了:我们除了大小威什么都没有的哀叹。更有许多专家建议要学习穆雷好榜样。美国网球到底是怎么了?中国网球还要不要学美国呢?
在我们这些外国人还幻想着中国通过学习美国有朝一日也成为美国一样的网球大国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只是美国网球产品的也许是最大的海外市场和忠实的消费者而已。我们花钱引进他们的杂志,技术,装备,甚至网球理念,不管它到底是对不对,是不是适合中国网球的现状,只是因为只有美国有得卖!仅此而已!
我们再看下网球的发源地欧洲,那里有着比美国更悠久的网球文化的沉淀,所以他们更自信,他们也学美国,但他们有自己对网球的理解。现在欧洲选手的强势正在证明着这一点。他们按部就班,没有美国人那样张扬,什么都商品化,但他们显然更明白网球到底该怎么打。
于是我们看到了欧洲选手打法的多样性,不同于美国选手都有着几乎相同的发达肌肉,炮弹发球和强力底线,欧洲选手不一定很高,不一定很壮,但他们可以发球上网,他们可以强力抽球,他们还可以打出不同旋转的球,他们可以在任何位置放出精妙的小球,他们还可以在底线把你跑死。你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类型的打法,但他们一定打法细腻,手感极佳,同时非常有耐心,知道怎么去克服自己的短处而利用自己的长处,怎么去控制比赛的节奏。不同于美国的产业化批量生产,他们更象是手工作坊的精雕细啄,所以我们看美国的网球选手更象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网球机器,而欧洲选手更象是多姿多彩的艺术品。
那么让我说回正题,中国网球是不是该去美国化而向欧洲人学习呢?或者说中国网球是不是学欧洲就更成功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海宁,她如果在美国早就被淘汰掉,那么矮居然还坚持打单反,她不符合美国逻辑。比如桑托罗,他在美国很难想象会有出头之日。我们老祖宗一直说的因材施教在欧洲得到了实现。
那我们能不能做到呢?答案又是否定的。举国体制下的专业队一切都以眼前利益为重,心浮气燥不光是竞技体育的通病,还是我们身处的快速发展的时代的硬伤。几乎所有人甚至包括政府时不时还与民争利,我们除了被裹挟向前还能做些什么?这也是美国网球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一大原因。还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们只有会“山寨”会模仿的所谓的教练,而没有有自己核心技术的真正意义上的教练。
结果是大家所见到的,以身材矮小,内心坚韧著称的中国人,却从小被灌输攻势网球的好处,认为防守就是耻辱就没有出息,在国内还可以矮子里面当将军,到了国际赛场碰到大号的正宗的美式网球就完全是以卵击石,碰到细腻耐心的欧式网球又脑子不够用,不得不生出不是打网球那块料的想法,早早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囫囵吞枣美式网球的牺牲品。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比如本来就不输欧美人体格力量的李娜,彭帅和特例郑洁。
其实了解中国网球的人一定明白我的意思。还是一定要举例的话,小金花孙胜男的即将退役可见一斑。小孙的父母都是省队级别的网球教练,本人拿过华人第一座少年大满贯的双打冠军奖杯,也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了吧,而且她掌握的资源也是非常多的吧。可是有没有人想到过小孙的职业生涯的排名居然没有超过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个体户袁梦。而那些默默地在国外一年打二十几个比赛的男选手,在青少年阶段还能引起国人关注,一转职业,就好象彻底消失,大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国人以为他们是没钱出去比赛所以没成绩的时候,他们正在经历着打又打不动守又不会守的心里折磨,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写到最后一定会有人问我,你到底想说什么,你根本就是文不对题。我是想说急不来。等人家美国真正开始学欧洲,我们不就学回欧洲了吗?但是,按照美国人的好强个性他们是不会认输的。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要跳出唯美国是好的思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需要我们必须有一点点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