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网球工作者,深感振兴中国网球是每一个以网球为职业的中国人的责任,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中国选手能在更高层次的男女赛事中崭露头角,笔者经过对国内外网坛的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选手在国际网坛的生存之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热爱网球的人参与到中国网球振兴之路的出谋献策上来。
前言
我国网球运动的开展只能从改革开放时期算起,因为基础条件要求较高,群众基础并不是很广泛,虽然随着李婷,孙甜甜去年的奥运得金让国人看到了希望,也掀起了大众对网球的一定程度的热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我国选手的选才面和身体条件都和欧美选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么我国选手到底成为什么类型的选手最有可能成功却好象是中国网球界一直忽略的问题。就象我们的乒乓球,羽毛球都是以技巧和变化为取胜法宝一样,中国网球的特色应该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网球和中国足球一样不知所措,迷失方向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我们现在探讨的既然是生存之道,那么我们就应该认清中国网球的形势,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中国男子网球目前可以说已经险入困境,由于选手成绩差而导致投入减少,投入的减少更是加剧了水平的差距,进入的是恶性循环;女子网球虽然由于奥运奇迹得以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但后备力量的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还是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承认差距,面对现实,来看一下国外的成功经验吧。
现在世界网球的格局和以前基本没有太多变化,完全可以说主要由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统治,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网球是项需要很高投入的运动。而近年来相对来说经济并不算发达的南美和西班牙网球的崛起,给了我们希望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可喜的是中国网协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这两年模仿西班牙的网球赛事的组织形式,尽量多地在国内举办低级别的国际赛事来提高我国选手的比赛水平和比赛积分,在这同时又能节约我国选手的比赛成本,从而加速了他们与世界水平接轨。
中国网协的举措确实很有效,但效果的区别很大,女子选手基本收到了效果,而男子选手却并没有很快地受益。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中国的男女平等可以说是世界上搞得最好的,就像中国在奥运会上通常表现都是阴盛阳衰,中国网球同样如此。中国好的女子选手并不比国外的女子选手的身体条件和力量上差,而举国体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优秀的选手有更多的大赛机会。对比国际男子网坛高度职业化,我国男子选手差的就不是一点两点了。那么中国选手怎样才能在世界网球的大舞台上立足呢?
一,承认差距,重视防守
笔者认为:西班牙和南美的崛起并不单单是表面上的给他们的选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是因为他们选手的技术特点更符合网球运动本身的规律。众所周知,西班牙和南美的选手以稳定为特点,而网球比赛说白了就是打多一拍的一方就是胜者。以稳定为特点,为基础,使身材和经济条件并不算非常突出的西班牙和南美选手在世界网坛有了一席之地。而亚洲选手在世界网坛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也大多数是些以防守著称的选手。以打不死的飞毛腿出名的华裔名将张德培更是所有亚洲选手的榜样。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有个观点说中国选手轻守重攻,我非常认同。轻守重攻虽然看上去没错,但打个比方我们就能明白是多么幼稚了。只有进攻就象是个只拿着矛的武士和拿着盾和矛的对手比赛一样,除非你力大无比或者对方的盾不堪一击,大部分的情况是要因为自己没有防守而失败的。相反,如果你有个最结实的矛,对方拿你无从下手,你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寻找对方的破绽了。
孙子兵法第四篇形篇上第一句就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以前善于作战的人,都要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能寻找战胜敌人的机会。接着又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要使我方不被打败,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决定因素却在敌人方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防守的意义有多重大了。
由于中国选手普遍在身材和力量上处于劣势,所以首先在该防守的时候一定要守得住,才能等到反击的机会。相对进攻来说防守是更容易的,再快的来球碰到墙上,都能反弹过去,关键是你想要做好墙,这完全要靠我们选手自己了。所以说我们要承认我们在身体和力量上的差距,把防守成为在国际网坛生存的首要条件。
二,讲求控制,形成特点
网球比赛说到底就是控制的比试,世界顶尖的高水平选手只是在比拼更高速度下的控制。听说塞莱斯最喜欢的练习是拿一筐球,在球网对面的场地上画一个方框,然后把球一个个都全力击到目标上。打到目标是第一位的,而更大力打到那里就更好。
笔者在看比赛时非常注意观察身材并不高大的法国选手和比利时的罗库斯兄弟的比赛。他们在职业网坛赖以生存的能力主要是体现在球感上。他们的发球一定不是最快的,但非常准确,而接下来的攻击更是精准。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接发球非常出色,身高只有1米65的奥利福·罗库斯更是经常战胜比他高30到40公分的大炮型选手。他们的力量显然不如他们的对手,但他们对球的控制和角度的变化,是他们成功的法宝。
说到控制,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同样是小球的乒乓球和羽毛球的成功经验。中国选手的垄断地位完全体现在技术的细腻程度,反应和手感上,而我国网球选手给人的印象却往往是技术粗糙,看他们的比赛很难感觉到他们的手感。在比赛中只是和身材高大力量足的国外选手硬拼力量,结果当然是鸡蛋碰石头。而有好的控制就有可能避实击虚,就象是中国工夫即有阳刚味十足的少林工夫,也有四两拨千斤的太极一样。只有讲求控制,并把它作为中国选手的特点,才能取得应有的成功。
三,完善心理,树立信心
我国选手的心理脆弱是个不争的事实,每每到比赛关键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显然和我们的选手的比赛经验少有关。但树立信心更是中国选手更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男选手。面对身高马大的国外选手时,我国选手往往未战先怯,心里想着打不过人家怎么能战胜对手呢?
树立信心说得容易,做到却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当然是选手自己要有傲气,相信自己能赢。教练和队员也必须经常性地给出正面的信息,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建立同等的信心。媒体和社会也要在看到差距的同时,给我们的选手以他们应该得到的鼓励。在比赛中,选手如果能做到前两点,也就是防守住对手的进攻,并努力去控制住场上的局面的话,也就有了信心的基础,只有这样才有获得胜利的可能。
在树立信心的同时,选手还要努力去完善自己的心理,也就是明白事理,知道如何正确地看问题。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了解打出自己的水平是比赛的最高追求,胜利是由比赛中发挥更好的一方去获得的。如果发挥出了水平,即使输球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而赢球就是对你的实力的一种肯定。无论是输还是赢,发挥出水平的话,对自己的信心的提高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四,旋转为主,稳定第一
要做到以上的三点,技术上就必须以旋转为主,以稳定作为追求的第一目标。还是要说西班牙和南美的成功的经验,在技术上其实很简单,就是以旋转为主,或者说多打上旋,打更好的上旋。从西班牙九十年代的代表人物布鲁格拉,到现在的神奇小子纳达尔,无一例外都是打上旋的好手。
因为只有旋转才有稳定,把球不停地拉回对方的场地,才有资本和对手继续周旋,防住对手的进攻;只有善用旋转才能打出更刁的落点,从而掌控场上的局面;只有旋转才能让选手在最关键的时候全力击球不惧怕失误,这样才有信心。
我国选手的轻守重攻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网球界的崇尚平击的打法,认为只有平击才能增加球速。事实证明由平击所产生的失误,远远大于由它而得到的分数;而在过度所有平击的同时,也容易使选手失去比赛中最为宝贵的耐心,产生急燥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而何时用旋转何时用平击更是让我们的选手在关键时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造成出手的犹豫和击球质量的下降,直接导致心理上产生负担。
11个大满贯得主,上旋球打法的笔祖瑞典人比约尔·博格在被问及他获胜的秘密时说:我只是努力地把球一个个地用上旋打回到对手的场地中间去。笔者坚信:通过推广上旋打法将会使我国选手更容易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从而在国际网坛占据一席之地。
总结
上面只是笔者对于中国网球如何获得成功的一点思考,也可以说是对现代网球发展规律的一个小结。从博格开创用半西方式打上旋开始,现代网球的球速只是从慢到快到更快而已,其中不变的就是旋转。我们如果能从我们的青少年选手开始就贯彻坚决打旋转球的概念,他们总有一天会领会到网球的真谛,也就是从旋转去增加稳定性,增加对球的控制从而建立起坚固的防守体系,在这同时增强自己的信心,走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网球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