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去大师赛做司线的通知,是在我的小俱乐部活动结束的时候,看到会一同去大师赛的朋友发来的信息,当时真是很兴奋,虽然我已经买好了去看大师赛的套票,做好了如果没入选当司线就自己自费看球的思想准备,但是知道自己能参加到司线工作中,真是非常的高兴和自豪。因为有多少中国裁判梦想着能去大师赛工作,但最后不包括本地裁判只有国内的我们几个国际白牌裁判有资格参加5月在上海进行的司线培训,并且还是自费的,自己能最终被选上真是觉得太幸运了。
和爱人一起坐火车去上海的路上,碰上了在常州练球的小选手丁丁,和他叔一起也去上海看球。他才10岁已经过了1米7了,据说预测身高近2米。和他们聊了一路,我心里想现在的孩子真幸运,能在这么小的年纪就看到这么高水平的比赛。这种经历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国外好多现在的职业选手正是在小时候看这些大赛,或者是做这些大赛的球童时看到高手们的精彩表演后,坚定做职业选手的信念的。这次大师赛不知道将激励多少中国的孩子投身到中国网球事业中来,成为中国将来的阿加西、格拉夫呢。
去静安宾馆报到的路上,看到沿途大师赛的广告,感受到什么叫世界级大赛的气氛。才到驻地就得到通知,司线马上就要集合去场地,和国外的司线和上海司线会合后来到静安希尔顿等车时,只见到9辆崭新的银灰色奔驰轿车一字排开在酒店门口,才想起来今天在外滩有个大师赛的开幕式。忽然听到一阵喧哗,回头一看只见九大高手正一个个身着唐装从酒店里出来,最前面的是阿加西,然后是休依特等人,他们很快就上了自己的车。诺瓦克的专车司机最有趣,老远就对他竖起大拇指,嘴里直说“GOOD,GOOD”,而高高的萨芬弯下身子钻进小车的样子真是让人觉得滑稽。“终于见到他们了。”我对自己说。
来到上海新博览中心第5号馆,等着我们的是ITF的赛事监督法兰斯和ATP的赛事监督汤姆,另外还有三位将在赛事中执法的主裁。他们三位都是金牌主裁,来自瑞典的拉尔斯我是第一次见到,听说多次执法过大满贯决赛。瑞士人艾格里现在住在西班牙,是我参加ITF白牌考试时的考官,他精通英,德,法,和西班牙语,才30出头。巴西人卡罗斯去年来过上海喜力公开赛,他的胡子总是修得整整齐齐,脸上总是笑嘻嘻的。ITF和ATP的赛事总监和拉尔斯都给我们简单地说了一些话,具体内容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记得他们说过这次来的是最棒的选手,将会上演最棒的比赛,希望我们能充分的享受这次大赛。接着我们就开始排队领比赛的服装了。这次比赛和以前的喜力一样都是由法国鄂鱼公司赞助,我们领到了一件羊毛衫,红蓝绿三件的长袖体恤,两条长裤,两双袜子和一双鞋子,另外还有一顶棒球帽。晚上8点半,全体司线到酒店附近的苏浙沪餐厅聚餐,那些金发碧眼的国外司线在和筷子做斗争时的窘态真让人忍俊不住。国内唯一的铜牌裁判,这次被ATP邀请来参加司线工作的陈述最了解他们的口味,他说:“给外国人点中国菜只要点:鱼香肉丝,古老肉,外加炒饭,他们就准乐得飞起来。”果然老外们对这些菜吃得津津有味,而对其他菜特别是看不出是什么做出来的菜就将信将疑,甚至不敢举箸了。
第一天3点到边裁室集合,我们共20名司线被分为两组,原本大赛只邀请了16名司线,其中7人来自中国,包括陈述,国外来了9人。后来上海方面又加派了4名本地裁判做替补,这样就有了20
名司线,正好10人一组,9人上场,另外一个做替补。9名国外裁判中有一位来自中国台北,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是华裔,所以看上去只有7个是真正的老外,这些老外大部分看的是底线和发球线,最容易上镜的位置也就是站在球员身后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所以从电视上看几乎会被认为全部是由中国人当司线的大师赛。我这组的组长是个法国人叫卡丹,是个很有经验的铜牌裁判,从刚结束的巴黎大师赛上过来。我们是第二组,司线换班是按小时一小时一班,三盘两胜的比赛最少也要一个多小时,也就是说每一场比赛我们都要上场。我们的位置是安排好的,组长和另一名国外司线是发球线和任何线,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看哪一条线,我和另外两名国外司线是底线和远边线,另外4名司线是看近边线和中线,还有一个替补。因为我们先休息,所以我先上到看台和几个球友一起看球,场上司线穿上制服真是好看,而萨芬对莫亚的比赛也非常精彩。
不久就轮到我们上场了,我的位置是在远边线,站在莫亚和萨芬的身后3,4米远的位置,看到他们快速的奔跑和击球,一开始的感觉象是在做梦,但心里还是不停地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把工作做好,随着比赛的进行,才上场时心里的紧张感也慢慢减轻,感觉到自己真是在享受比赛了。晚上是休依特对科斯塔和费德勒对费雷罗。总得来说,各位高手在第一天好象还没有完全适应场地和气候,发挥的并不理想,要么球速不是很快,要么球速很快,失误也很多。而司线的第一天的表现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主裁没有改判,选手也几乎没有争执。
第二天晚上,可以说在中国人气最旺的阿加西终于出场了,他的对手是默默无闻的诺瓦克,诺瓦克是典型的东欧选手的性格,人不声不响,东方式握拍,球也打得结结实实。阿加西先发至人球打得又低又快,角度也非常大,我想他是根据诺瓦克人高马大的特点特意把球打低打快,让诺瓦克要降低重心蹲下来打每个球。果然诺瓦克被阿加西打得满场乱跑。站在他们身后的我,真正感觉到什么叫高速度下的强对抗,真是有时都忍不住小声赞叹:“哇!”还好,观众席上的赞叹声更大,我的声音应该没有人能听到。开始比分落后的诺瓦克韧劲十足,球越打越好,居然反破阿加西两个发球局,拿下第一盘。被当头棒喝的阿加西第二盘已经无心恋战,很快就交枪投降了。我想第一场失败应该没有关系,阿加西的状态还是很好的,只要赢下后面的两场比赛他还是一样出线。后面一场风头正劲的莫亚又直落两盘拿下了休依特。在下午的比赛中,科斯塔则苦战三盘赢了状态总是时好时差的萨芬,其中场内的部分灯光突然熄灭的插曲发生时,我并不在场上。
第三天下午费德勒对诺瓦克,这场球是整个大师赛中战术运用的经典之战。年少的费德勒用球的深浅远近快慢把比赛节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才胜了阿加西势头正劲的诺瓦克打得没了脾气。费德勒在比赛开始没有和底线实力很强的诺瓦克硬拼底线而是不断的用短球把他调动到网前,然后再穿越他,网前技术不是很好的诺瓦克被抓住要害,在比赛中完全处于被动。控制住了局面的费德勒又突然加强底线的进攻,加快球速,使始终打得没有节奏的诺瓦克的底线球失误也大大增加,输得可以说是心服口服。也让我看到了费德勒不可小视的潜力,假以时日,他一定能一飞冲天。
阿加西对费雷罗的比赛我想我会记住一辈子,这场球是第一个打到抢七局,而且是第三盘抢七的球,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两人大斗底线,费雷罗初生牛犊不怕虎,而阿加西在最后一分的双误,说明了他心理上已经有了上海是不祥之地的障碍。去年他第一次来喜力正是美网过后,状态不佳可以说是借口,可这次我觉得他的状态够好了,但还是两战两败,只能说他是缺了一点运气。说我不会忘记这场比赛是因为在比赛中,费雷罗对我的两次判断有意见,还用手指指眼睛,意思是要让我看清楚。第一个球是阿加西的一发,太快了,说实话,我到现在还不敢肯定说那球到底是怎么样,有没有擦过边线,只能说我感觉它没有出界,于是我给了好球的手势。主裁没有改判,但费雷罗回头很不满地看了我一眼。后来看电视重播,我看那球也还是不能确定到底它是不是出了一点线,电视里主裁用西班牙语对费雷罗说有可能是打到线了。第二个球如果是业余球手一定会认为它是个出界球,因为那球可以说是擦着边落地,球点在线外但落地时却挤到了线。球非常慢,但从我的角度看那球和线没有距离,我也给了好球的手势。主裁同样没有改判。费雷罗则做出了指眼睛的动作。以后的比赛中,我就带着这个问题看国外的裁判怎么呼报这种球,我发现他们也和我一样,有时会喊“OUT”,有时给好球手势,而主裁是一定也不会改判的,因为确实是太近了。所以说,没做过司线的你,千万别以为你在看台上的某个位置就看得最清楚,其实不同的角度看上去的球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就连我们这么看一条线都会有迷惑的时候,所以别轻易说黑哨,或者是司线水平低,因为做司线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话说回来,连输两场已经颜面扫地的萨芬今天基本上可以说是为了荣誉而战,而他对面的休依特也不能输这场球。这场球可以说是萨芬打得最好的一场,他的强悍的正手发挥得淋漓尽致,第三盘他还一度领先,但两次网前看似漫不经心的截击失误,却让他输掉了最后的比赛。成为了第一个卷铺盖回家的选手。同时因为阿加西的出局,休依特在这天的比赛结束时捧起了今年年终世界第一的奖杯。
第四天去到赛场才知道阿加西也已经走了,我想我们可以说他缺乏体育精神,也可以理解他的心灰意懒,但他也成全了我们看到了澳网冠军约翰森的风采。初次露面的约翰森显然很努力去打好每一个球,但第一场球就碰上状态奇好的费德勒也真是难为了他,在很快丢掉了第一盘以后,在第二盘和费德勒打得难分难解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诺瓦克遇上状态越来越好的费雷罗,又输一场,也只能走人了。其实这一天最让人关心的是科斯塔对莫亚的比赛,按照好多好事者的思维决难相信莫亚不会放科斯塔一马,并肩出线,挤掉休依特,但结果却让这些人闭上了嘴。西班牙两兄弟硬是苦拼三盘,最后莫亚获胜。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什么叫体育精神的课,我想如果我们的选手哪一天也有了这种每场球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取得胜利的欲望,他们的自信和体育精神一定会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层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组赛结束,半决赛在周六开始,对费雷罗胜少负多的莫亚还是走不出这个怪圈,虽然打满三盘还是败下阵来。而小组出线险过剃头的休依特却是苦尽甘来,面对首次参加大师赛就保持全胜并进入半决赛的费德勒,在第三盘的最后的关头,利用费德勒的紧张,拿下了比赛进入到决赛。决赛也同出一辙,面对没有拿过大满贯冠军的费雷罗,休依特虽然先下两城,但还是战满五盘,费雷罗和费德勒一样在关键时刻自毁长城,终于无论是专注力,还是体力都明显占优,同时又能在关键时刻稳定发挥的休依特又一次捧起了大师赛的冠军奖杯,并得到了一辆崭新的奔驰轿车。
还没回旅馆,就有朋友打电话来说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我的特写,我当然知道是什么情况下才给我这个镜头的。当时是个很长的回合,最后费雷罗在反手位想打个直线直接得分球,球向我这个方向打来,其实如果球是打对角的,对于我们来说是斜的,并不觉得非常快,但如果那球直接打向你,那你就会感觉到那球速了,当时就是这样,球太快了,我下意识两手就向下压,当球落地时,那球离边线有2,3公分的距离,我马上喊“OUT”,再抬起左手。费雷罗不满地伸出手嘴里不知道说着什么,从主裁的角度他一定看得很清楚是个出界球,所以主裁向费雷罗证实他也看到出界了。我想费雷罗也知道那个球是出界,只是懊悔为什么不往里面打一点。好笑的是,我看上海台录播时,那个解说员在靠近主裁椅的那边看到那球很清楚是个出界球,而在我左边的两个朋友却看那个球是个好球,回广州后还听到一个朋友说有两个台的解说员都说那是个误判,我想他们一定是和我那两个朋友一样的角度。因为镜头里的我目光疑惑,嘴还动了一下,所以他们也许以为我是出错了,其实我当时只是心里在想那球太快了,同时为自己的迟疑感到不好意思。
如果让我说这次大师赛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回答我从来没有想到在现场看大师们的表演能让你如此的激动!而作为司线我们有更多的激动。当运动员入场时,我们会在他们进入场地的一瞬间全体起立向他们致敬,直到他们开始第一次击球,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时候是最让我感动的时候,因为这时我知道我在直接为他们服务,是怎么样的一种光荣啊。当然,当看台上卷起人浪,有时自己也真很激动很想加入,但出于我们的身份,我已经习惯了不给运动员鼓掌,虽然这也可以说是做裁判的一个悲哀。
在和国外司线握手告别时,我想我们中国司线已经凭着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国外同行的肯定,因为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干得好。”在决赛前,ATP的赛事监督汤姆在全体司线总结会上说:“……当时想来大师赛做司线的裁判很多,我很高兴我们做了正确的选择,感谢你们的优良表现。特别是中国司线们,你们的表现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比起你们所执法过的ATP赛事,这个大师杯的比赛又完全是另一个档次,你们证明了自己,你们让全世界知道了在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司线,你们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ITF的赛事监督法兰斯说:“我知道那些海外来的司线的水平,他们非常棒。我不认识你们这些中国司线,在赛前我不知道你们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但现在我知道了你们和他们一样棒。
说到大师杯做司线方面的感受,就觉得国外这种比赛对司线的要求还没有我们国内比赛比如全运会的要求高,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会因为昨天出了错,就把你换下来,或者对你说你看准一点之类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他们高明的地方,因为你越给司线压力他们只会压力更大,更容易紧张犯错,换个角度说,有谁想犯错呢?而马上忘掉你的错误集中注意力到下一个球上却是一个好的司线应该具有的能力。从规则上说,就算是出现改判也不意味着你司线就是错了,只是因为你和主裁的角度不同,所以会有判断的不同而已。
以上是我作为大师杯司线的一段将是终生难忘的经历,信笔写来,只为留个纪念。
|